首页 >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原文-翻译-赏析 出自周邦彦的诗词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原文-翻译-赏析 出自周邦彦的诗词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 北宋 · 周邦彦

芳脸匀红,1眉巧画宫妆浅。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早是萦心2可惯3。向尊前、频频顾眄4。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5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当时谁会6阳关7,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

全文 收起

芳脸匀红,1眉巧画宫妆浅。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早是萦心2可惯3。向尊前、频频顾眄4。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5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当时谁会6阳关7,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

全文 收起 诗词标签: 抒情 怀旧 相思 译文 逐句全译 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早是萦心可惯。向尊前、频频顾眄。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香喷喷的脸儿。胭脂敷得均匀,黛色的眉毛,勾画得精巧玲珑。这淡妆正是宫中的式样。她那种天然生成的风流气质,全在一双娇波欲流的妩媚眼睛里。我们很早就互相属意称心,在筵席上常常眉目传情。也曾有好几次见面,但仅仅是见面,哎,倒不如不见面更好些!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 红色的烛光摇晃着,更深夜残。筵席散了。美好的春宵,我们只觉得它太短。啊,当时谁知道会有唱《阳关曲》的一天?可是到头来竟是天涯远隔。离恨绵绵。有什么办法啊,一切都已经雨散云收了。当春天来时,我只能倚着栏杆,泪流满面,眼看着海棠花开尽,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还独自在黄昏的庭院里苦苦地思念着你。 全文 收起 香喷喷的脸儿。胭脂敷得均匀,黛色的眉毛,勾画得精巧玲珑。这淡妆正是宫中的式样。她那种天然生成的风流气质,全在一双娇波欲流的妩媚眼睛里。我们很早就互相属意称心,在筵席上常常眉目传情。也曾有好几次见面,但仅仅是见面,哎,倒不如不见面更好些!
红色的烛光摇晃着,更深夜残。筵席散了。美好的春宵,我们只觉得它太短。啊,当时谁知道会有唱《阳关曲》的一天?可是到头来竟是天涯远隔。离恨绵绵。有什么办法啊,一切都已经雨散云收了。当春天来时,我只能倚着栏杆,泪流满面,眼看着海棠花开尽,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还独自在黄昏的庭院里苦苦地思念着你。
全文 收起 注释 1 黛: 青黑色的颜料,古代用以画眉。 2 萦心: 萦系于心。 3 可惯: 称心爱宠。 4 顾眄: 回视;斜视。 5 争如: 怎似,何如。 6 谁会: 谁知道。 7 阳关: 即《渭城曲》,唐代王维作。 全文 收起 赏析

周邦彦这首词是奉旨“增损”修改他人词作而成的。

上阙“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由于是增写创作那么首先要考虑和做到两点:一是抓住和围绕原词既定的男女“离恨”主题创作扩展。二是既要符合皇帝丰容宛转”的要求,还不能重复添加造成赘疣臃肿。正是考虑诸多因素周邦彦在上片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笔;在上片写女子的美貌风韵为下片原词的思念之情铺垫。故发端两句先写人物的脸部即常言所道“画人先画脸”,亦即所谓的“丰容”那是一张施了胭脂香粉的脸一双巧画成皇宫淡妆的眉。“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风流的意思在词中指风韵美好动人。精神是指词中指风采神韵。“娇波”指犹言妩媚动人的眼光。画人全在眼睛,这里传神地展现了女子的风采神韵。“早是萦心可惯。向尊前、频频顾眄”。萦心指牵挂在心。惯,指贯穿。写女子对我早就有情意心挂牵宴会上那双美目不停地看着我“几回相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这几句的意思是:我们也曾有过几次相见,但相见后还不是分开?于是发出“争如不见”之叹。词中的“休”字旧时指丈夫离弃妻子。而这里应诠释为离开分开有第三者干预、阻挠。

下阙,“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词人将原词“何夜阑乍酒醒。心情懒”三字句九字缩为“夜阑饮散春宵短”七字一句,不仅写出了主人公夜阑饮散后的孤独愁苦,而且比原词更加简捷精炼并为下一句“当时谁会唱阳关”帮衬。“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词人改“尊前谁为唱阳关”为“当时谁会唱阳关”。变“尊前”为“当时”,将原词简单的叙述变为往昔的回忆。王词饮还未散故用“尊前”周词已饮散,目上阕已有“向尊前”所以这一改一举两得胜于王词。一是更见曲折宛转,耐人寻味。更突显出人物殷切的思念深情使全词前后连贯。浑然一体。“离恨天涯远”乃全词主旨。“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这两句改“无奈”为“争奈”二者似乎无多大差别,其实这一改,既具无奈之意,又兼具怎奈与难以承受之意。同时改“云沉雨散”为“云收雨散”改“东风泪眼”为“东风泪满”前者“沉”字更加贴切准确后者“满”字更加深一层眼泪盈眶珠泪滚滚忧伤更甚!词人改动之后,既加深了内涵,又突出了题旨。“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结句改“庭院”为“深院”,更使人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

这首词增损改作后,在艺术上胜过王词。不只在意旨上更加突出,而且深深打上了周词烙印超越王词多多。全篇情致优美,语简意丰,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作者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佳作。

全文 收起 创作背景

该词为政和七年(1117)提举大晟府期间所作。据《历代诗馀》引《古今词话》,王都尉有《忆故人》词云:“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无奈云沉雨散。凭栏杆,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府别撰腔。周美成增损其辞,而以首旬为名,谓之《烛影摇红》,云:“芳脸轻匀……黄昏深院。”

全文 收起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全文 收起 作者作品 《苏幕遮·燎沉香》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鹤冲天·梅雨霁》 梅雨霁,暑风和。
高柳乱蝉多。
小园台榭远池波。
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
枕冷簟凉深院。
此时情绪此时天。
无事小神仙。 《少年游(黄钟)》 南都石黛扫晴山。
衣薄耐朝寒。
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
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 《拜星月·高平秋思》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
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
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暖日明霞光烂。
水眄兰情,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
谁知道、自到瑶台畔。
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
念荒寒、寄宿无人馆。
重门闭、败壁秋虫叹。
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浣溪沙·翠葆参差竹径成》 翠葆参差竹径成。
新荷跳雨泪珠倾。
曲阑斜转小池亭。
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
柳梢残日弄微晴。 《荔枝香近(歇指)》 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
尽日测测轻寒,帘底吹香雾。
黄昏客枕无憀,细响当窗雨。
看两两相依燕新乳。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
暮往朝来,心逐片帆轻举。
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
共剪西窗蜜炬。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
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荔枝香近(歇指·第二)》 夜来寒侵酒席,露微泫。
舄履初会,香泽方薰。
无端暗雨催人,但怪灯偏帘卷。
回顾,始觉惊鸿去云远。
大都世间,最苦唯聚散。
到得春残,看即是、开离宴。
细思别后,柳眼花须更谁剪。
此怀何处逍遣。 《渡江云·晴岚低楚甸》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
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蝶恋花(商调柳·第二)》 桃萼新香梅落后。
暗叶藏鸦,苒苒垂亭牖。
舞困低迷如著酒。
乱丝偏近游人过。
雨过朦胧斜日透。
客舍青青,特地添明秀。
莫话扬鞭回别首。
渭城荒远无交旧。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原文-翻译-赏析 出自周邦彦的诗词的相关文章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