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钞关、常关、海关

钞关、常关、海关

钞闭是中国海闭较早的称呼之一。钞闭称号始见于明宣德4年。据《明史》记录:宣德4年,以钞法欠亨,由商居货不税。由是于京省商贾聚集地市镇店铺门摊税课……悉令纳钞”。钞闭是明官府为畅通钞法而设,因后来系以钞(纸币)交税,故称钞闭。初,钞闭重要配置于江北运河一线,厥后逐步扩大到江南运河和长江中游。
  常闭也是中国海闭陈旧称呼之一。清沿旧制,原有钞闭改称常闭。常闭因从属户部统领,亦称户闭,尚有旧闭、老闭、大闭等俗称。正在常闭行文中,“钞闭”和“常闭”称号通常搅浑,直到1915年7月税务处明文划定,才一致利用“常闭”称号。
  海闭之名始于1685年。清官府为妨碍西北郑胜利反清复明,顺治103年(1656)清帝下“禁海令”。康熙2103年(1684年)开海禁。翌年,设江、浙、闽、粤4海闭,海闭之名始于此。“海闭”一词源正在于“闭”字而不正在于“海”字
钞关、常关、海关的相关文章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