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语唇亡齿寒出自哪本书

成语唇亡齿寒出自哪本书


唇亡齿寒,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意思是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关。近义词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巢毁卵破等。


晋国借道伐虢


原文:《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道进攻虢国。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必定跟着灭亡。晋国的野心不能打开,引进外国军队不能忽视。一次已经够了,难道还可以来第二次吗?俗话说‘大车的板和车子相互依存,嘴唇缺了,牙齿便受寒冷’,这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

但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听不进劝阻,见到晋国使者送上的一匹千里马和一双名贵的玉璧,就垂涎三尺,欣然答应了借道伐虢的要求。于是,公元前658年晋国讨伐虢国,虢国于公元前655年灭亡。当年,虞国也被晋国所灭,国君被俘。


始皇兼并六国


《资治通鉴》秦纪二,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刚刚兼并六国,自认为具备了三皇的德行,功业超过了五帝,于是更改称号为“皇帝”。

司马光曰:合纵、连横的学说虽然反复无常,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合纵符合六国的利益。假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互亲善,秦国虽然强暴,六国又怎么能被它所灭亡掉呢!韩、赵、魏三国是齐、楚两国的屏障,而齐、楚两国则是韩、赵、魏三国的根基,它们在形势上互相依托,表里互相依赖。所以韩、赵、魏三国进攻齐、楚,是自断根基;而齐、楚两国征伐韩、赵、魏三国,则是自撤屏障。哪里有自己拆毁屏障去讨好盗贼,还说“盗贼将会爱惜我而不攻击我”,这不是荒谬得很吗?


北宋联金抗辽


整个宋朝,是中国漫长的历史当中的一个辉煌时期,科技、农业、商业、文化都很发达,北宋被灭国的时候,留给了汉民族几千年以来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唯一一次奇耻大辱,那就是靖康之耻。靖康,是北宋被灭国的时候的钦宗皇帝的年号,那一年是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

民族英雄岳飞,在他的《满江红》中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关于宋朝的灭亡,史学家综合分析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因素,发现宋朝什么都很发达,唯独不发达的就是军事。笔者在参观埃及卢克索卡纳克神庙后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军事强大才有真正的强大”,否则,你都是别人砧板上的肉。

史学家认为,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在外交上采取“联金抗辽”的策略,是导致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我们翻开当时的历史地图不难发现,辽国虽然身为宋朝敌国,但当时的金国势力已经崛起,辽国位于宋朝北部,恰好成为宋的屏障,两者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无论是辽国还是高丽,都将宋当作是可以结盟的兄弟之国。然而,宋朝统治者仅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以至于辽国覆灭以后,北宋便直接暴露在强敌的面前。


南宋联蒙灭金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北宋灭亡的教训就在眼前,面对北方兴起的蒙古族势力,南宋再一次选择联合北方的蒙古族势力,一举消灭了盘踞中原长达数百年的金朝势力。

当然,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南宋似乎也没有办法做出更多的选择,只不过,金朝灭亡以后,下一个自然就会轮到自己,南宋于公元1279年被灭国。可以说,整个宋朝的对外策略既显得无奈又非常失败,共同导致了宋朝的彻底覆灭。

以上都是历史上“唇亡齿寒”的典型案例。

成语唇亡齿寒出自哪本书的相关文章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