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预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10页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XX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客户及员工的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
1.2 编制依据
1.2.1依据: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预案中的引用而成为本预案条文,有指定日期的按原版本,未指定日期的按最新版本引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3第4号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
(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88号令,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7)《北京市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京安监办发【2012】8号)
(8)《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2013年11月1日起施行)
(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
(10)《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2011修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年11月4日修正版)
(1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安全生产的火灾疏散、触电、有限空间、压力容器伤害事故、电梯事故、蒸汽锅炉事故、危险化学品泄露、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高处坠落、中毒、乙醇泄露、粉尘爆炸、高温中暑、灼烫伤害、职业病危害(粉尘、噪声)、等突发事件的处置。
1.4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本企业管理体系及行业特点,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1)综合应急预案:规定本企业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应急响应原则、应急管理程序等内容。
(2)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根据本企业特点,为应对几种安全事故类型。
(3)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部位、设备设施、事件及灾害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1.5应急工作原则
1.5.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切实履行本单位安全监督管理职能,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1.5.2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做好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各项准备工作,把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工作,增强预警分析,做好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1.5.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充分发挥本单位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领导责任制,实现“分级管理、按级负责、逐级提升”的应急机制。
1.5.4 反应快捷,协同应对。充分发挥依靠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加强与属地应急救援机构的联系,加强各职责部门的协调,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制。
1.5.5 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生产(经营)生产事故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1.5.6 依靠科技,提高素质。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业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综合素
2.2.3火灾和疏散
火灾是指火失去控制而形成的灾害性燃烧现象,通常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发生火灾的三要素是氧气、可燃物和点火源。在火灾防治中,如果能够阻断火灾三要素的任何一个就可以扑灭火灾。
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有:
1、易燃物附近存在明火作业或其他点火源。
2、在禁火区违章作业而又不采取合理的消防措施。
3、氨泄漏,遇火源可能造成火灾。
4、建筑物未达到规范规定的耐火等级。
5、电气火灾。
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用电设备,如配电装置、电气线路、电动机等,极有可能发生电气火灾事故。
1)电缆中间接头制作不良、压接头不紧,接触电阻过大,长期运行造成电缆接头过热烧穿绝缘引起火灾。
2)外来因素破坏如电气焊火花、小动物破坏引起电缆火灾。
3)由于电气设备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散热不良等原因导致电气设备过热,设备周围如果存在可燃物质,易引起火灾。
4)电缆短路或过电流引起火灾。
5)电缆的各种保护措施不到位;消防设施没有安装或失效,引起电缆火灾或使火灾扩大、蔓延。
6)当建筑物和电气线路遭受雷电袭击时,由于避雷装置失效,避雷接地断裂等,能引起电气设备发生火灾。
7)电火花和电弧温度很高,不仅能引起绝缘物质的燃烧,而且可以引起金属熔化、飞溅,它是构成火灾、爆炸的危险火源。
8)在生产场所多有易燃物质,如果电器打火、雷击、设备防静电接地失效打火或其他点火源产生时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
2.2.4触电事故伤害
1)电击
(1)分布:配电室、配电线路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电气拖动设备(电动机)、照明线路及照明器具等环节均存在直接接触电击及间接接触电击的可能。
(2)伤害的方式:触电伤害是由电流形式的能量造成的,当伤害电流流过人体时,人体受到局部电能作用,使人体内细胞的正常工作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产生生物学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会引起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异常、昏迷、心率不齐等,严重时会引起窒息、心室颤动而导致死亡。
(3)伤害的途径:人体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电击;人体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如漏电)时意外带电的金属导体(如设备外壳)发生电击;人体进入地面带电区域时,两脚之间承受到跨步电压造成电击。
电击危险因素的产生原因:
(1)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在设计、安装上存在缺陷,或在运行中,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使设备或线路存在漏电、过热、短路、接头松脱、断线碰壳、绝缘老化、绝缘击穿、绝缘损坏、PE线断线等隐患;
(2)未设置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保护接零、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等电位联结等),或安全措施失效;
(3)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必要的安全组织措施;
(4)专业电工或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等。
2)电伤:
(1)分布:配电室、配电线路等。
(2)伤害的方式: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局部伤害,形成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电烙印、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眼等。
(3)伤害的途径:
直接烧伤:当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发生电弧时,有电流流过人体形成烧伤。直接电弧烧伤是与电击同时发生的。
间接烧伤:当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时,对人体产生烧伤。包括融化了的炽热金属溅出造成的烫伤。
电流灼伤: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为热能造成的伤害。
电伤危险因素的产生原因:
①带负荷(特别是感性负荷)拉开裸露的闸刀开关;
②误操作引起短路;
③线路短路、开启式熔断器熔断时,炽热的金属微粒飞溅;
④人体过于接近带电体等。
2.2.5有限空间事故伤害
(1)未制定受限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计划、受限空间作业准入程序和安全作业规程。
(2)未确定并明确受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准入者和监护者及其职责。
(3)未在受限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受限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
(4)未在当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前,对空间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以确定该密闭空间是否可以准入并作业。
(5)未提供合格的受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
2.2.6锅炉压力容器伤害事故
压力容器发生压力急剧释放,冲击波或物理残片作用与人体接触造成的危险。
导致物理爆炸的主要原因:
(1)压力容器存在设计、制造缺陷。
(2)压力容器超压、超温使用。
(3)压力容器不定期进行检验,腐蚀、材质发生变化。
(4)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等安全附件失效。
(5)操作人员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2.7电梯伤害事故
(1)联锁装置失灵发生人员被挤压、剪切、撞击和发生坠落。
(2)设备维修缺失,电气裸露,人员被电击、甚至触电。
(3)控制系统失灵轿厢超速度、超越极限行程发生撞击。
(4)乘客明显超载,导致断绳造成坠落。
(5)由于材料失效、强度丧失而造成结构破坏。
2.2.8危险化学品泄露伤害事故
(1)存储不当,存储不稳固,未放置在专用位置。
(2)现场控制措施失效,比如围堰。
(3)人员操作失误、违章作业等。
(4)搬运、运输过程中处置不当等。
3.2组织机构职责
3.2.1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a.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
b.指挥各组现场排险工作。
c.组建应急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
d.负责向到达事故现场的公安、消防、本地区街道汇报灾情,并移交
现场指挥权。
3.2.2应急抢险组(义务消防队)主要职责
现场抢险、抢救受伤人员。清理爆炸危险源,控制险情蔓延。随时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抢险、抢救进展情况。3.2.3应急疏散警戒组主要职责
a.保持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的畅通。
b.拉好警戒带,做好警戒和保卫工作。
c.控制现场秩序,控制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d.疏导现场人员按序从安全出口疏散至安全区域。
e.核实疏散人员是否疏散至安全区域。
f.随时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疏散进展情况。
3.2.4应急后勤保障组(含救护工作)主要职责:
a.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的包扎和处理,联系救护车并护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b.负责抢险救灾人员食品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
c.落实抢险救灾装置、设备抢修、恢复生产所需的物资。
d.随时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后勤保障及救护情况。
e.记录事故信息相关内容,并上报地区及有关部门主管领导。
3.2.5应急通讯联络组主要职责:
a.应急预案启动后按照领导小组组长的命令,负责通知各应急组前往现场救援。
b.在抢救过程中,联络、搜集各组进展情况,随时向领导小组组长如实报告情况。
c.在抢救过程中,负责传达领导小组组长的最新命令。
d.保证信息畅通。
4.预警及信息报告
4.1预警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事故预警综合监督管理工作,确认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点及事故征兆汇总后,在公司范围内发布,预防事故发生。
(1)预警等级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公司生产安全事故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Ⅳ级、Ⅲ级、Ⅱ级、Ⅰ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见表4-1
(2)预警信息来源
a.属地政府、上级部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涉及生产安全事故预警信息,比如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等;
b.公司监测、监控和信息采集系统获取或目击者、知情者的报告或上报的事故的预警信息。
(3)预警信息内容
a.预警级别;
b.涉及生产安全事件的基本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及程度;
c.预警范围:应急组织、应急队伍及相关部门;
d.建议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e.发布部门。
(4)预警方式
根据生产安全事件的特点,可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预警方式:
a.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通知相关部门、岗位、员工;
b.通过覆盖公司内的应急广播通知公司内所有员工;
c.人工大声呼喊、鸣笛等方式使公司内人员警觉(特事特办)。
(5)预警发布、取消程序
a.应急领导小组收到事故信息、预警信息后,立即进行核实确认,提出发布预警等级的建议,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后向公司应急组织相关部门和员工发布预警信息。
b.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预警信息每小时发布一次,紧急情况下,可随时修改并发布预警等级。
c.当事故已被有效处置,确认已无危险,无导致次生、衍生事故可能,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急领导小组发布取消预警信息指令。
4.2信息报告
4.2.1信息报告与通知
应急领导小组设立值班室,保证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值班室明示应急组织通信联系人(当班值班人员)及电话:010-52819597。
突发安全事故发生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迅速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值班人员。
应急领导小组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4.2.2信息上报
事故发生后,领导小组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和街道(地区)办事处。
信息上报内容包括:单位发生事故概括;事故发生时间、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根据发生事故的性质,领导小组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及公司的应急处置能力,与预警等级相对应,分四级响应:
5.1.1 Ⅰ级响应:政府部门已发布/将发布或应急领导小组已发布Ⅰ级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Ⅰ级响应。
5.1.2 Ⅱ级响应:政府部门已发布/将发布或应急领导小组已发布
Ⅱ级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Ⅱ级响应。
5.1.3 Ⅲ级响应:政府部门已发布/将发布或应急领导小组已发布
Ⅲ级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Ⅲ级响应。
5.1.4 Ⅳ级响应:政府部门已发布/将发布或应急领导小组已发布
Ⅳ级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Ⅳ级响应。
5.2响应程序
5.2.1 Ⅳ级响应:公司已发布Ⅳ级预警信息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5.2.2 Ⅲ级响应:公司已发布Ⅲ级预警信息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5.2.3 Ⅱ级响应:公司已发布Ⅱ级预警信息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专项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5.2.4 Ⅰ级响应:公司已发布Ⅰ级预警信息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综合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超出单位应急能力时,扩大应急,请求当地政府增援。基本响应程序如图5-2所示。
5.3应急处置措施
5.3.1应急处置程序
详见各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5.3.2处置原则和要求
公司各突发事故发生后,由现场应急指挥根据事故情况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与协调,通知有关部门及应急抢救队伍赶赴事故现场进行事故抢险救护工作。召集、调动抢救力量,各部门接到现场应急指挥指令后,立即响应,派遣事故抢险人员、物资设备等迅速到达指定位置聚集,并听从现场总指挥的安排。现场指挥按本预案确立的基本原则,迅速组织应急救援力量进行应急抢救,并且要与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保持通信畅通。当现场现有应急力量和资源不能满足应急行动要求时,及时向街道(地区)办事处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请求支援。事故发生时,必须保护现场,对危险地区周边进行警戒封闭,按本预案营救、急救伤员和保护财产。如若发生特殊险情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在充分考录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医疗卫生救助事故发生时,拨打120或999并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应急工作。5.4应急解除
5.4.1应急结束条件:
(1)当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得到消除;
(2)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
(3)环境有害因素等到有效监测和处置得当。
(4)现场应急指挥部和专家评估认定现场应急工作已结束。
5.4.2应急结束程序
应急结束程序执行“谁启动谁关闭”原则,应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发布应急结束命令。
6.信息公开
6.1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有关事故情况、事故损失以及应急工作进展情况等信息的公开,未经批准擅自发布事故信息甚至谣言的部门或个人,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力。当地方政府接管事故应急工作后,事故信息公开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公司做好信息公开的配合工作。
6.2 信息公开内容框架
6.2.1 事故基本情况及进展情况;
6.2.2 相关领导的指示;
6.2.3 应急工作成效;
6.2.4 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6.2.5 需要澄清的问题;
6.2.6 其他必要的信息。
7.后期处置
7.1事故处理完成后,由公司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写出报告(总结):事故的经过、事故发生的原因、处理过程、经验教训、人员伤亡、损失大小情况、事故直接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奖罚人员名单等上报上级有关部门,总结报告及应急过程中的报告、记录、指令等文件以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均要在公司安全保卫室存档备案。
7.2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后,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责任人处理和对事故防范措施积极落实,并立即进行经营秩序的恢复,必要设备设施的抢修、民事赔偿和人员情绪的安抚及抢险过程应急抢救能力评估和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
9.1应急预案培训
9.1.1全公司人员均需参与公司内应急基本知识培训。其内容包括:
(1)危险源特性辩识;(2)事故报警;(3)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包括紧急避险路线的掌握;(4)应急救援装备、器材(如灭火器)的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5)安全防护、作业区内安全警示设置、个人的防护措施,生产用电常识、大型机械的安全使用;(6)现场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
9.2应急预案演练
9.2.1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每次演练应制定演练方案,提高员工对初起火灾扑救、消防设施使用及在紧急情况下的组织指挥、通讯、救护、抢救等方面的能力。
9.2.2 演练要做好记录,内容包括:演练时间及参加人员;演练项目部位;模拟形式及目的;演练现场的拍照;演练效果总结和评价。
9.2.3 进行演练前,可在演练现场显著位置设置正在演练的标志牌,落实火源及烟气的控制措施,对参加人员提出安全注意事项,防止造成人员伤害。演练结束后,应恢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正常使用状态。
9.3应急预案修订
9.3.1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并归档:
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的;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的;面临的事故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在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救援中发现问题需要修订的;编制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9.3.2重新应急预案修订涉及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措施、应急响应分级等内容变更的,修订工作应备案。
9.4应急预案备案
本预案经法人审阅批准实施,依据相关法规,将应急预案及时报属地安全生监督管理管局备案。
9.5应急预案实施
应急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应急预案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解释权归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1成立特种设备应急小组,在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专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的落实,配合救援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指挥本单位特种设备突发事件的预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项工作的落实。
2.2组长:方胜 副组长:吕维平
组员:敖强、 叶明、王清、杨希铸、党秀、樊利青
3处置程序
3.1信息上报程序
(1)一旦发生事故或发生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事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部门负责人报告,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按照现场处置程序立即开展自救。
(2)本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公司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公司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应当依据事故情况判断并决定是否启动公司预案。
(3)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区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同时上报市区技术监督局。
(4)若事故影响级别达到社会级,总指挥要立即内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情况紧急时,可以直接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技术监督局报告。同时还应电话或派专人通知周边居民及单位做出防范准备并撤离至安全区域。
3.2响应分级
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按照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应急响应级别分为车间级响应、公司级响应、社会级响应三个级别。
公司应急救援响应分为三级
1)车间级(三级):一般泄漏事故,岗位自救能够处置的,具体包括如下事故:
1、无人员伤害或有人员出现轻伤的,本部门内部可以处置的;
2、压力容器泄漏能在本部门内采取措施予以控制的。
2)公司级(二级):较大泄漏、爆炸事故,需要动用全公司的力量,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处置的,具体包括如下事故:
1、有人员出现重伤或多人轻伤,本部门内部无法处置,需要动用公司资源的;
2、锅炉压力容器爆炸,危害范围集中在30米 范围内,动用公司力量能予以控制的事故。
3)社会级(一级):重大爆炸事故并有人员伤亡,全面启用预案,并需要请求消防、公安、卫生、安监、政府支援的事故具体包括以下事故:
1、出现多人重伤或者死亡,公司资源无法处置,需要社会救助的;
2、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锅炉破裂、爆炸,危害范围超过30米范围,必须向市安监局、质监局请求支援
五、电梯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风险分析
(1)联锁装置失灵发生人员被挤压、剪切、撞击和发生坠落。
(2)设备维修缺失,电气裸露,人员被电击、甚至触电。
(3)控制系统失灵轿厢超速度、超越极限行程发生撞击。
(4)乘客明显超载,导致断绳造成坠落。
(5)由于材料失效、强度丧失而造成结构破坏。
1.2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定责任,定期检查电梯情况。
(3)按照国家要求,定期年检,确保电梯安全使用。
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1成立特种设备应急小组,在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专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的落实,配合救援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指挥本单位特种设备突发事件的预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项工作的落实。
2.2组长:方胜 副组长:吕维平
组员:敖强、 叶明、王清、杨希铸、党秀、樊利青
3 处置程序
4 处置措施
4.1 电梯运行中因供电中断、电梯故障等原因而突然停驶,将乘客困在轿厢内,电梯司机或维修管理人员应安慰乘客,使他们安静等待,不要擅自行动,以免发生“剪切”、“坠井”等事故。为解救被困的乘客,应由维修人员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盘车放人操作。
在盘车操作前,救援人员应告知乘客镇静等待,劝阻乘客不要强行手扒轿门或企图出入轿厢,并与维修人员取得联系。维修人员应了解轿厢被困人数及健康状况、轿厢内应急灯是否点亮、轿厢所停层站位置以便解困工作。告知乘客尽量远离轿门或已开启的轿厢门口,不要靠近厅门轿门,不要在轿厢内吸烟、打闹,必须听从操作人员指挥。盘车操作前,通知被困人员盘车已经开始,请乘客或司机予以配合。同时切断总电源开关,一人用开闸扳手打开制动器,另一人盘车。当将轿厢盘至最近层楼面时(轿门地坎应不高于厅门门地坎600mm),应停止盘车,使制动器复位。让司机或乘客在轿门打开厅门或用钥匙打开紧急门锁,协助乘客离去。盘车时应缓慢进行,尤其当轿厢轻载状态下往上盘车时,防止因对重侧重造成溜车。当对无齿轮曳引机的高速电梯进行盘车时,应采用“渐渐式”,一步步松动制动器,以防止电梯失控。4.2 电梯运行中因机械和电气故障出现冲顶或冲底时,工作人员应要求轿厢乘客保持镇定,远离轿门,拨打求救电话或大声呼喊,等待救援。
六、危险化学品泄露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风险分析
(1)存储不当,存储不稳固,未放置在专用位置。
(2)现场控制措施失效,比如围堰。
(3)人员操作失误、违章作业等。
(4)搬运、运输过程中处置不当等。
1.2防范措施
(1)替代 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代替有毒有害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代替易燃化学品。
(2)变更工艺 采用新技术、改变原料配方,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
(3)隔离 将生产设备封闭起来,或设置屏障,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
(4)通风 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降低,通风分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两种。局部排风适用于点式扩散源,将污染源置于通风罩控制范围内;全面通风适用于面式扩散源,通过提供新鲜空气,将污染物分散稀释。
(5)个体防护 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主要有呼吸防护器具、头部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身体防护器具、手足防护用品等。
(6)卫生 卫生包括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和作业人员个人卫生两个方面。经常清洗作业场所,对废物、溢出物及时处置;作业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质附着在皮肤上。
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1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危化品泄漏事件的预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项工作的落实。
2.3行政管理部:负责安全巡查、现场调查、后勤保障。
2.4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事故现场处理,组织疏散人员,危化品泄漏事故调查、改进、处理结果执行。
2.5组织机构图及其他人员:按《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管理规程》中规定执行。
3 处置程序
泄漏现场人员发现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应立即报告本部门负责人;负责人立即组织本部门人员进行初期应急处理;同时报告公司应急指挥部,具体处置流程图:
4 处置措施
4.1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4.1.1如发现小量的化学品容器发生泄漏或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不慎泄漏,设备因检修或故障发生漏液等情况,则应及时通知相关岗位人员、当值班长或安全员,相关岗位人员在做应急处理时尽可能将溢漏液体收集在专用的容器内,准备好相应的吸收材料(如干净的抹布、海绵、沙土等),待大部分泄漏积液回装容器后,立即用沙土或其它吸水材料吸收残液,防止化学液体流入土壤或排水管道,此类泄漏事故无需报告公司应急指挥部。
4.1.2如在危险品存放处发现大量液体化学品泄漏(比如:危险品仓库和实验室临时存放点有多桶危化品发生泄漏,危废仓库废液容器发生大量泄漏等)则应及时通知消防中控、当值班长和安全员,安全员判断是否需要报告公司应急指挥部,若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可能性较小的情况下,应竭力开展应急处理措施,如危废仓库的废液容器发生泄漏,首先应疏散临近的其他人员,采取拉警示带的隔离措施防止不知情人员进入,然后用海绵或抹布尽量覆盖泄漏区域和泄漏口,降低废液挥发可能引起的火灾概率,同时根据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粘合剂等),堵漏工作就绪后,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泄漏出的大量积液应用防爆容器转移至其他专用废液器内。此类事故若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可能性较小或泄漏化学品的挥发气味能有效散发,则不需要启动应急程序,反之则必须启动应急程序,开展应急预案处理流程。
4.1.3着火或爆炸处理
4.1.3.1小量着火:立即组织临近人员采用灭火器灭火(注:公司现有的灭火器多为干粉灭火器,可用于一般性的火灾,包括油类、电气类),灭火后,确认不再复燃,立即采取小量泄漏处理方法处理。
4.1.3.2大量着火(火灾)或爆炸:立即按下手动报警按钮,并开展此应急预案处理流程。
4.2紧急疏散
4.2.1当泄漏事故可能对公司内、外人员构成威胁时,由指挥部负责治安和交通指挥,对事故救援无关人员及可能威胁到附近居民以及相邻的危险化学品进行紧急疏散。
4.2.2应急疏散组通知各岗位人员迅速撤离,撤离时应对人员进行清点,若有未撤离的人员,应做好防护后到现场作搜寻。
4.2.3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由应急指挥部下达疏散撤离的指令,按指定的路线进行撤离。
4.2.4周边区域单位、居民人员疏散,由公司应急救援疏散组人员通知周边区域各单位及公司生活区人员按指示的路线进行疏散。
4.2.5应急救援人员的撤离,公司应急救援人员在发现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时(如贮罐将要爆炸等),应由现场指挥部下达紧急撤离命令,撤离到指定的区域,同时要将撤离的报告马上报告到公司应急指挥部。
4.2.6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4.2.6.1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4.2.6.2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4.2.6.3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4.2.6.4疏散时,被疏散人员严禁驾驶车辆及骑摩托车。
4.3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4.3.1为确保事故伤害不扩大化,所有抢险救援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好呼吸器、穿好防护服,所使用的工具为防爆工具,在抢险救援时,不得独自行动,作业时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规定,并高度警觉,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令。
4.3.2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由现场指挥人员统一领导、指挥。
4.3.3为防止事故扩大,应加大喷洒水量,增大沙土、等吸收入残液的物质使用量,同时将情况上报区主管部门请求增援,事故扩大后,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危险浓度区,并相应调整疏散人员的范围。
4.3.4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一切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发生情况和事故进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方向及有关措施。
4.4受伤人员的救治
4.4.1事故现场出现人员受伤,由抢救组人员按受伤情况进行分类抢救,现场抢救同时联系999或120救护处理
4.4.2现场救治方法
4.4.2.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衣着,用肥皂水及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4.4.2.2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4.4.2.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及心脏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
4.5泄漏物处理:将收集的泄漏物按照《有毒有害废液及废旧化学试剂管理规程》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
4.6现场保护和洗消、应急救援保障:按《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管理规程》中规定执行。
XX有限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预案编号:
YA-03-2018
版本号:
A/1
编制单位:
XX有限公司
批准人:
2018年6月6日发布 2018年6月8日实施
一、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机械伤害危险是由于机器零件、工具、工件或飞溅的固体、流体物质等,以及与设备有关的机械作用,可能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损伤或危害的各种物理因素综合,以及与设备有关的滑倒、倾倒和坠落的危险。机械伤害危险的实质,是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非正常作功、传递或转化,导致对人员的接触性伤害。机械伤害危险的主要形式有夹挤、碾压、剪切、切割、缠绕或卷入、戳扎或刺伤、摩擦或磨损、飞出物打击、高压流体喷射,以及与设备有关的碰撞、滑倒、倾倒和坠落等。
对于该项目来说,机械伤害危险源主要为电动机和泵,存在缠绕或卷入的伤害可能性。
(1)产生部位:维修班组、车间现场设备操作。
(2)产生原因:防护罩设计不合理,或由于各种原因被损坏、拆除,未及时修复或补全,使旋转运动部件全部或部分暴露。
(3)产生后果:人身伤亡。
2应急工作职责
(1)现场应急小组人员构成情况
应急组长:当班班组长应急成员:班组各岗位人员(2)职责
应急组长职责
全面负责生产过程中机械伤害事故的现场处置;组织制定和实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领导、组织和协调各岗位人员实施现场处置;保证实施现场处置的器材、工具及物资的供给及时向公司值班领导、总经理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公司寻求外援。现场各岗位人员职责
具体实施本岗位机械事故的现场处置;在班班组长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实施现场处置;及时向班班组长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班组长寻求外。3应急处置
发现有人受伤后,关闭设备电源,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电话通知领导或值班人员。值班领导接报后立即到达现场,实施现场处置指挥工作,通知救护组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创伤出血者迅速包扎止血,送往医院救治。发生断指立即止血,尽可能做到将断指冲洗干净,用消毒敷料袋包好,放入装有冷饮的塑料袋内,将断指与伤者立即送往医院。肢体骨折,固定伤肢,避免不正确的抬运,送往医院。肢体卷入设备内,立即切断电源,如果肢体仍被卡在设备内,不可用倒转设备的方法取出肢体,妥善的方法是拆除设备部件,无法拆除拨打119报警。受伤人员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受伤者伤势较重或无法现场处置,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以便进行事故调查。4注意事项
切勿盲目施救,盲目施救有可能让事态更加严重。在救援等待过程中,必须对伤员进行心里疏导。救援过程中要配电劳动防护用品,切实做到保护救援者。二、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高处掉落的物体打击中人体。
(2)操作或检修时,因用力过猛,工具或部件在惯性力作用下飞出击中人体。(3)违章操作,带压检修,零部件在压力的作用下飞出击中人体。
(4)检修工具及设备的附件等,若使用不当或放置不牢固,致使工具意外飞出、附件意外坠落,可能造成物体打击。
2应急工作职责
(1)现场应急自救小组及人员构成情况
应急组长:值班班组长。应急成员:各岗位成员。(2)职责
应急组长职责
全面负责物体打击伤害事故的现场处置;组织制定和实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领导、组织和协调各岗位人员实施现场处置;保证实施现场处置的器材、工具及物资的供给;及时向公司值班领导、总经理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公司寻求外援。(3)现场各岗位人员职责
具体实施本岗位物体打击伤害事故的现场处置;在班组长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实施现场处置;及时向班组长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组长寻求外援。3应急处置
3.1一般伤口自行处置,出血较严重者立即拨打120或999。
3.1.1伤口不深的外出血症状,先用双氧水将创口的污物进行清冼,再用酒精消毒(无双氧水、酒精等消毒液时可用瓶装水冲洗伤口污物),伤口清洗干净后用砂布包扎止血。
3.1.2一般的小动脉出血,用多层敷料加压包扎即可止血。较大的动脉创伤出血,还应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动脉搏动处用手指压迫或用止血胶管(或布带)在伤口近心端进行绑扎,加强止血效果。
3.1.3大的动脉及较深创伤大出血,在现场做好应急止血加压包扎后,应立即拨打120或999,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以免贻误救治时机。
3.1.4对出血较严重的伤员,在止血的同时,还应密切注视伤员的神志、皮肤温度、脉搏、呼吸等体 征情况,以判断伤员是否进入休克状态。
3.2骨折伤亡的处置措施
3.2.1对清醒伤员应询问其自我感觉情况及疼痛部位。
3.2.2观察伤员的体位情况:所有骨折伤员都有受伤体位异常的表现,这是典型的骨折症状。对于昏迷者要注意观察其体位有无改变,对清醒者要详细查问伤者的感觉情况,切勿随意搬动伤员。在检查时,切忌让患者坐起或使其身体扭曲,也不能让伤员做身体各个方向的活动。以免骨折移位及脱位加剧,引起或加重骨髓及脊神经损伤,甚至造成截瘫。
3.2.3对于脊椎骨折的伤员,应刺激受伤部位以下的皮肤(例如腰椎受伤,刺激其胸部和上下腹部及腿脚皮肤作比较鉴别),观察伤员的反应以确定有无脊髓受压、受损害。搬运时应用夹板或硬纸皮垫在伤员的身下,搬运时要均匀用力抬起夹板或硬纸皮将伤者平卧位放在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或导致死亡。
3.2.4对有脊椎骨折移位导致出现脊髓受压症状的伤员,如伤员不在危险区域,暂无生命危险的,最好待医务急救人员进行搬运。
3.2.5对有手足大骨骨折的伤员,不要盲目搬动,应先在骨折部位用木板条或竹板片(竹棍甚至钢筋条)于骨折位置的上、下关节处作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然后呼叫医务人员等待救援或送至医务室接受救治。
3.2.6如有骨折断端外露在皮肤外的,切勿强行将骨折断端按压进皮肤下面,只能用干净的砂布覆盖好伤口,固定好骨折上下关节部位,然后拨打120或999等待救援。
3.3颅脑损伤的处置措施
3.3.1立即拨打120或999送医院进行救治。
3.3.2颅脑损伤的病员有昏迷者,首先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气道阻塞。对烦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约束,以防止伤及开放伤口。
3.3.3对于有颅骨凹陷性骨折的伤员,创伤处应用消毒的纱布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
3.4事故上报程序按《安全事故管理规程》的报告流程执行。
3.5应急组织与职责、抢险与救护、应急保障、应急培训、演练按照《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管理规程》内容执行。
4注意事项
进入车间现场人员佩戴劳动安全帽。救援严重受伤人员,一定要就近护送,严禁长途送到医院,以免耽误救援时机。封闭危险区域,禁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救助人员听从指挥,统一行动。三、车辆伤害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车辆伤害是指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撞伤人、物。
车辆伤害主要存在于进场车辆。
造成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
(1)运行中车辆存在机械故障或维护检修不到位。
(2)厂区道路不顺畅,路面不平;积雪结冰、存水等。
(3)厂区道路转弯半径不足、路面宽度不够。
(4)驾驶员麻痹大意、违章操作。
(5)人员密集或人行频率较高路段没有或缺少警告标志和声光报警信号。
2应急工作职责
(1)现场应急小组人员构成情况
应急组长:当班班组长应急成员:班组各岗位人员(2)职责
应急组长职责
全面负责生产过程中车辆伤害事故的现场处置;组织制定和实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领导、组织和协调各岗位人员实施现场处置;保证实施现场处置的器材、工具及物资的供给及时向公司值班领导、总经理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公司寻求外援。现场各岗位人员职责
具体实施本岗位车辆伤害事故的现场处置;在班组长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实施现场处置;及时向班组长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班组长寻求外。3应急处置
1)应急处置程序
(1)现场人员接到车辆事故的报警信息,马上问清地点和原因,向车辆事故应急组汇报,组长立即赶往事故现场并通知应急组成员赶赴事故现场;
(2)发现有人受轻伤时,设法迅速进行救护,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对重任者不明受伤部位和伤害程度的,不要盲目进行抢救,以免引起更严重的伤害。
(3)划出事故区域,非抢救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事故区域,保护好事故现场。
(4)车辆事故应急组长根据现场情况,立即向上级指挥机构汇报人员车辆事故伤亡情况以及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情况,决定是否请求支援。
2)应急处置措施
(1)发生车辆倾翻事故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维修单位维保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施救,当有人员被压埋在倾倒机动车下面或驾驶室时,应立即采取千斤顶、起吊设备、切割等措施移动车辆或移开物件、货物,将被压人员救出,在实施处置时,采取措施防止机动车倾倒、挤压事故的再次发生。
(2)遇险人员要积极自救,同时要尽量通知救援人员自己所处的准确位置,以便得到及时救援。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对遇险人员进行抢救,因撞伤、挂伤、碾压等造成人员受伤,将受伤人员转移至安全地点,采取简单的救护措施。伤势较轻的,利用运输工具将受伤人员送往附近医院救治;伤势较重的,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支援,
(3)排险、控险应急措施:发生场区内机动车辆火灾时,应采取措施救出被困在车厢内或驾驶室内无法逃生的人员,并应立即使车辆熄火,防止电气火灾的蔓延扩大。如发现车辆有汽油、柴油等易燃易爆品泄漏时,应疏散无关人员,禁止点火源出现,立即采取堵措施,避免发生爆炸事故。
漏油漏水时,可根据砂眼大小,选用相应规格的保险丝,用手锤轻轻将其砸入砂眼内,便可消除漏油漏水现象。
4注意事项
1)如确认人员死亡时,立即保护现场。
2)如发生人员昏迷、伤及内脏、骨折及大量失血时:立即联系120急救车将伤者送往距离场区最近的医院;外伤大出血在急救车未到前,现场采取急救措施;骨折注意搬运时的保护,对昏迷、可能伤及脊椎、内脏或伤情不详者一律用担架或平板,避免不正确的抬运。
3)一般性外伤时:迅速包扎止血,送往医院救治;轻微内伤,送往医院检查;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以便进行事故调协。
四、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害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在操作基准面2.0m及其以上的安装、检修和生产作业称做高处作业。
造成高处坠落的主要原因是:
(1)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存在缺陷,例如作业面没有防护栏杆、作业平台狭窄、安全带、安全绳存在缺陷或不佩带安全带等;
(2)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3)操作人员作业中麻痹大意,不遵守劳动纪律,比如上岗前喝酒、吃嗜睡药,不按规定佩带劳动保护用品等;
(4)操作人员身体原因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例如患有恐高症或其他禁忌症;
(5)高处作业现场缺乏必要的监护。
2应急工作职责
(1)现场应急小组人员构成情况
应急组长:当班班组长应急成员:班组各岗位人员(2)职责
应急组长职责
全面负责生产过程中高处坠落事故的现场处置;组织制定和实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领导、组织和协调各岗位人员实施现场处置;保证实施现场处置的器材、工具及物资的供给及时向公司值班领导、总经理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公司寻求外援。现场各岗位人员职责
具体实施本岗位高处坠落的现场处置;在班组长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实施现场处置;及时向班组长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班组长寻求外。3应急处置
3.1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处置措施
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如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对休克者,应先处理休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保持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2出现征兆时处置措施
A 高处作业人员未按要求系安全带、安全绳或者使用不当时,也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此时可以当场制止,必要时召开安全会议通报违章行为,按规章制度进行处罚。
B 临边、洞口等坠落高度在2米以上,而无防护栏杆、安全网、挡板或防护不可靠时,即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应按要求完善上述防护设施。
C 当发生大风、暴雨、暴雪等恶劣气候时,高处作业人员即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对此要加强对气象部门的联系,尽早掌握气象变化情况,提前停止高空作业,撤离人员,必要时加固高耸设备。
4注意事项
4.1 作业人员严禁穿易滑鞋、高跟鞋、拖鞋,要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4.2 现场所有洞口、悬空、临边的地方要严格按安全技术要求设置防护栏杆、防护网。
4.5 险情发生至现场恢复期间,应封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发生意外。
4.6 及时将抢救进展情况报告应急领导组长。
五、中毒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公司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履蹒跚、意识模糊,长时间吸入会令人窒息昏迷,甚至死亡。
其它许多溶剂也均有一定的毒性。
2应急工作职责
(1)现场应急自救小组及人员构成情况
应急组长:值班班组长。应急成员:各岗位成员。(2)职责
应急组长职责
全面负责职业中毒事故的现场处置;组织制定和实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领导、组织和协调各岗位人员实施现场处置;保证实施现场处置的器材、工具及物资的供给;及时向公司值班领导、总经理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公司寻求外援。(3)现场各岗位人员职责
具体实施本岗位职业中毒事故的现场处置;在班组长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实施现场处置;及时向班组长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班组长寻求外援。3应急处置
3.1当操作人员发生轻微中毒(轻度过敏、呼吸困难等)应停止操作,检查是否违规操作,检查防护用品、通风设备,如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直至达到规范要求,人员离开现场待身体恢复后方能进场重新操作。
3.2当发生严重中毒(窒息昏迷)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做好自身防护措施(手套、防毒面具、防护服等)后,把中毒人员转移到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其他人员同时撤离现场,拨打120或999救护。
3.3衣服有污染的中毒者立即脱去被污染者的服装;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3.4针对不同试剂种类发生的中毒事故,现场人员应按照试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规定内容执行。
3.5按《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对现场设备、化学物品进行清理、处理,防止化学物品对环境及空气的污染。
3.6事故上报程序按《安全事故管理规程》的报告流程执行。
3.7应急组织与职责、抢险与救护、应急保障、应急培训、演练按照《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管理规程》内容执行。
4注意事项
1)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进入事故区抢救人员时,首先要做好个人呼吸系统和皮肤的防护,佩戴好氧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防护衣、橡皮手套。
2)将中毒窒息者迅速移至温暖通风外,保持中毒者呼吸畅通,注意中毒者神态,呼吸状况,循环系统的功能及心跳变化。
3)当眼、鼻、咽喉、皮肤等部位沾有致毒品液的处理。
a.眼:切勿揉搓,可翻开眼皮用水或2%硼酸水洗眼并迅速开闭眼睛,使水充满全眼,洗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b.对于鼻腔、咽喉部位,向鼻内滴入2%硼酸水,并用硼酸水漱口,可以喝大量的0.5%柠檬酸水或食醋,以免助长有毒品在体内扩散。
c.对于皮肤,应脱掉沾有毒品的衣、裤、用水和2%硼酸水冲洗受影响的部位,被烧伤的皮肤应暴露在空气中并涂上药物。
六、乙醇泄露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在使用过程中,若管道、阀门或容器发生酒精泄露,酒精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高温、雷电、静电等能引起燃烧爆炸。
(2)在酒精储存过程中如果不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或者储罐及其辅助设施发生故障泄露、运行泄露,或管道长期使用、腐蚀、损伤等原因,出现泄露,不能及时发现,采取措施不当等,酒精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等极易燃烧爆炸。
2应急工作职责
2.1 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乙醇泄漏事件的预警、相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项工作的落实。
2.2行政管理部:负责安全巡查、现场调查、后勤保障。
2.3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事故现场处理,组织疏散人员,乙醇泄漏事故调查、改进、处理结果执行。
2.4组织机构图及其他人员:按《应急准备和相应控制管理规程》中规定执行。
3应急处置
3.1当发现乙醇泄漏时,应立即切断火源,启动排风系统及时排走乙醇气体。人员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3.2如发现小量的乙醇容器发生泄漏或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不慎泄漏,设备因检修或故障发生漏液等情况,则应及时通知相关岗位人员、当值班长或安全员,相关岗位人员在做应急处理时尽可能将溢漏乙醇收集在专用的容器内,准备好防静电的吸收棉,待大部门泄漏乙醇回装容器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此类泄漏事故无需报告公司应急指挥部。
3.3如在乙醇存放处发现大量乙醇泄漏则应及时通知消防中控、当值班长和安全员,安全员判断是否需要报告公司应急指挥部,若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可能性较小的情况下,应竭力开展应急处理措施,如危废仓库的乙醇容器发生泄漏,首先应疏散临近的其他人员,采取拉警示带的隔离措施防止不知情人员进入,然后用防静电的吸收棉尽量覆盖泄漏区域和泄漏口,降低乙醇挥发可能引起的火灾概率,同时根据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等),堵漏工作就绪后,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泄漏出的大量乙醇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此类事故若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可能性较小或泄漏乙醇挥发气味能有效散发,则不需要启动应急程序,反之则必须启动应急程序,开展应急预案处理流程。
3.4着火或爆炸处理
3.4.1小量着火:立即组织临近人员采用灭火器灭火(注:公司现有的灭火器多为干粉灭火器,可用于一般性的火灾,包括油类、电气类),灭火后,确认不再复燃,立即采取小量泄漏处理方法处理。
3.4.2大量着火(火灾)或爆炸:立即按下手动报警按钮,并开展此应急预案处理流程。
3.5紧急疏散
3.5.1当泄漏事故可能对公司内、外人员构成威胁时,有指挥部负责治安和交通指挥,对事故救援无关人员及可能威胁到附近居民以及相邻的危险化学品进行紧急疏散。
3.5.1应急疏散组通知各岗位人员迅速撤离,撤离时应对人员进行清点,若有未撤离的人员,应做好防护后到现场做搜寻。
3.5.2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由应急指挥部下达疏散撤离的指令,按指令的路线进行撤离。
3.5.2周边区域单位、居民人员疏散,由公司应急救援疏散组人员通知周边区域各单位及公司生活区人员按指示的路线进行疏散。
3.5.2应急救援人员的撤离,公司应急救援人员在发现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时(如乙醇贮罐将要爆炸等),应有现场指挥部下达禁忌撤离命令,撤离到指定的区域,同时要将撤离的报告马上到公司应急指挥部。
3.6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3.6.1为确保事故伤害不扩大化,所有抢险救援人员,必须按规定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所使用的工具为防爆工具,在抢险救援时,不得独自行动,作业时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规定,并高度警觉,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令。
3.6.2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由现场指挥人员统一领导、指挥。
3.6.3为防止事故扩大,应加大喷洒水量,增大沙土、等吸收入残液的物质使用量,同时将情况上报区主管部门请求增援,事故扩大后,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危险浓度区,并相应调整疏散人员的范围。
3.7受伤人员的救治
3.7.1事故现场出现人员伤亡,由抢救组人员按受伤情况进行分类抢救,现场抢救同时联系999或120救护处理
3.7.2现场救治方法
3.7.1.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衣着,用肥皂水及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3.7.1.2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3.7.1.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及心脏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
3.8泄漏物处理:将收集的泄漏物按照《有毒有害废液及废旧化学试剂管理规程》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
3.9现场保护和洗消、应急救援保障:按《应急准备和相应控制管理规程》中规定执行。
4注意事项
4.1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4.2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4.3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4.4疏散时,被疏散人员严禁驾驶车辆及骑摩托车。
七、粉尘爆炸伤害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公司所有易产生粉尘的操作活动和区域,如配料间、粉碎间、制粒间、混合间、称配间。
1. 粉碎过程
按作用力性质不同,粉碎过程有:挤压、撞击、研磨、劈裂以及弯曲、撕裂等方法,
一般情况下,粉碎研磨损作要同时利用多种作用力。粉碎操作由于机械力的作用会扬起大量粉尘,设备内悬浮的粉尘往往处于爆炸浓度范围之内。且各种力的作用更容易产生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等点火源,导致粉尘爆炸的发生。这类设备如颚式破碎机、滚筒轧碎机、球磨机、胶体磨等,都是具有粉尘爆炸的危险设备。
2. 除尘过程
除尘器的原理通常是利用滤材将气体流中的颗粒阻挡住,除尘前粉尘是处于悬浮状态的,不仅如此,在滤材清灰时通常采用脉冲反吹风方式,此时,粘附在滤材上的粉尘又再次处于悬浮状态,若恰好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也将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3. 清扫、吹扫过程
生产过程中粉尘难免要从设备中逸出,这些粉尘堆积在厂房及设备表面,若不及时清除,在达到一定浓度并且飞扬起来之后,很容易造成爆炸事故,并且在清扫过程中,也极易粉尘飞扬,形成悬浮爆炸条件。
2应急工作职责
(1)现场应急自救小组及人员构成情况
应急组长:值班班组长。应急成员:各岗位成员。(2)职责
应急组长职责
全面负责粉尘爆炸事故的现场处置;组织制定和实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领导、组织和协调各岗位人员实施现场处置;保证实施现场处置的器材、工具及物资的供给;及时向公司值班领导、总经理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公司寻求外援。(3)现场各岗位人员职责
具体实施本岗位粉尘爆炸事故的现场处置;在班组长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实施现场处置;及时向班组长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班组长寻求外援。3应急处置
3.1当发现火情后,首先发现火情的值班人员或清洁人员,应立即报告班长或安全员,并迅速进行自救。
3.2当班小组成员听到报警后,在班长的指挥下,迅速进行扑救。若电器打火、机器转动部位摩擦生热引起的粉尘爆炸,首先迅速切断电源,停机。
3.3用干粉灭火器扑救的处置措施:灭火器对准着火部位燃烧最猛烈处,左右扫射,使干粉灭火剂均匀地喷洒在燃烧物的表面。若用一具灭火器还没有将着火点的火势扑灭时,紧接着打开第2具,第3具·····直至将火扑灭停止操作。
3.4用水灭火的扑救处置措施:出现粉尘爆炸后,现场人员两人一组,向距离火场最近的消火栓跑去,其中一人迅速的将消防水带和水带喷头从消防箱中拿出,并携带喷头和水带向爆炸点跑去,在距离着爆炸5米的地方接上喷头,另一人在同伴奔向爆炸点的同时将消防水带的另一端接到消防管道上,看到同伴接好水带喷头的同时顺时针打开消防管道阀门。喷水时要从上到下压制性的喷淋。
3.5事故现场处置的同时要按《安全事故管理规程》的报告流程逐级上报。
4注意事项
保持好安全距离,切勿盲目施救。佩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的工具和装备应不产生静电。放置粉尘二次爆炸事故发生。八、高温中暑伤害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高温中暑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中,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生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症候群。病情与个体健康状况和适应能力有关。
2应急工作职责
(1)现场应急自救小组及人员构成情况
应急组长:值班班组长。应急成员:各岗位成员。(2)职责
应急组长职责
全面负责高温中暑事故的现场处置;组织制定和实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领导、组织和协调各岗位人员实施现场处置;保证实施现场处置的器材、工具及物资的供给;及时向公司值班领导、总经理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公司寻求外援。(3)现场各岗位人员职责
具体实施本岗位高温中暑事故的现场处置;在班组长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实施现场处置;及时向班组长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班组长寻求外援。3应急处置
3.1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病人移到阴凉、通风地方,垫高头部,解开衣扣,平卧休息,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3.2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和大腿根部等部位,或用30%洒精擦身降温,并补充淡盐水、绿豆汤等含盐清凉饮料,清醒者也可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3.3对日射病者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等变化,头置冰或冰帽,以冷水洗面及颈部,以降低体表温度,有意识障碍呈昏迷者,要注意防止因呕吐物误吸而引起窒息,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3.4对重症中暑者应立即拨打120或999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3.5事故现场处置的同时要按《安全事故管理规程》的报告流程逐级上报。
4注意事项
4.1高温中暑事故发生时,必须现场组织人员进行全力抢救,视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和马上通知有关负责人。
4.2如果患者昏迷则需侧躺送医院救治,以免通气不良导致伤员病情加剧。
4.3重症中暑者要住院观察,根据医嘱可静脉输液,待病情好转后,再吃些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
九、灼烫伤害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适用于公司所有易发生灼伤、烫伤的操作活动。
(1)热力汽水管道,由于管道、阀门因腐蚀等造成爆管泄漏或因材质不满足要求,安全余度不大而运行中引起高温蒸汽或热水泄漏,造成作业人员灼烫。
(2)热力站换热设备、热水或蒸汽输送管道等发生爆裂,可能造成灼烫事故。
(3)危险化学品飞溅到操作人员身上造成的灼烫。
2应急工作职责
(1)现场应急自救小组及人员构成情况
应急组长:值班班组长。应急成员:各岗位成员。(2)职责
应急组长职责
全面负责灼烫事故的现场处置;组织制定和实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领导、组织和协调各岗位人员实施现场处置;保证实施现场处置的器材、工具及物资的供给;及时向公司值班领导、总经理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公司寻求外援。(3)现场各岗位人员职责
具体实施本岗位灼烫事故的现场处置;在班组长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实施现场处置;及时向班组长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班组长寻求外援。3应急处置
3.1对于不同的致伤源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3.1.1火焰烧伤:衣服着火,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焰、或以水浇,或用衣被等物扑盖灭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以防增加头面部及呼吸道损伤。
3.1.2热液烫伤:应立即将被热液浸湿的衣服和饰物脱去,如果与皮肤发生粘连,不得强行脱烫伤人员的衣物,以免扩大损伤烫伤表皮。
3.1.3化学烧伤:受伤后应首先将浸有化学物质的衣服迅速脱去,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尽可能地去除创面上的化学物质。但对于生石灰烧伤应先擦尽生石灰粉粒,再用水冲洗,以免生石灰遇水产热,加重烧伤。
3.1.4电烧伤:立即切断电源。 冷疗:不但可以减少创面余热对沿有活力的组织继续损伤,而且可以降低创面的组织代谢,使局部血管收缩、渗出减少,减轻创面水肿程度,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在病人可以耐受的的前提下温度越低越好,常可用15℃左右自来水、井水或加入冰块的冷水冲洗或浸泡,时间尽量不少于30min。
3.1.5合并伤处理:无论何种原因的烧伤均可合并其他外伤。比如压力容器爆炸,烧伤后高处坠落在烧伤的同时合并有骨折、脑外伤、内脏损伤等,均应按急救原则作相应的紧急处理。
3.1.6烧伤创面的保护:忌涂有颜色药物,以免影响对烧伤程度的观察。也莫涂油膏,免得增加入院后清创的困难。保留水泡皮,也不要撕去腐皮,在现场附近,可用干净敷料或布类保护创面避免转送途中不再污染、不再损伤。同时应初步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
3.1.7 烧伤患者伤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躁动,应尽量减少镇静止痛药物的应用,防止掩盖病情变化,还应考虑有休克因素。
3.1.8气道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应于现场即开始,保持呼吸通畅,解除气道梗阻,不能等待诊断明确后再进行。伴有面、颈部烧伤的患者,在救治时要防止再损伤。
3.1.9当发生灼烫事件后,现场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将有关系统或设备隔离,及时将烫伤人员脱离危险区域,同时汇报公司应急指挥部,组织处理事故及抢救。
3.1.10在进行现场应急处置的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3.1.11对烫伤严重者应禁止大量饮水,以防休克。口渴严重时可饮盐水,以减少皮肤渗出,有利于预防休克。
3.2事故上报程序按《安全事故管理规程》的报告流程执行。
4注意事项
4.1个人防护器具方面注意事项
应急队员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器具,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护面罩、防护靴、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品,未穿戴防护用品的人员严禁进入事故现场。
4.2抢险救援器材方面注意事项现场施救人员应具备相应知识和能力,确保救治得体有效,应急药品要确保齐全、有效。
4.3救援措施方面注意事项
4.3.1服从指挥,统一行动,相互协作,自救为主。
4.3.2现场应急处置救援人员必须由2人以上组成。
4.4灼烫伤现场救治禁忌
4.4.1勿用黏性敷料包里伤口,如石膏绷带,胶布或绒毛布。
4.4.2勿用药油、牙膏、化妆品、凡士林、牛油、肥皂或食油等治理伤口,这只会令伤势恶化。
4.4.3勿刺破任何水泡,因为这是身体本身的自然保护膜。
4.4.4勿用冰直接敷伤口,这只会进一步破坏皮肤的细胞组织。
4.4.5勿除去任何与伤口黏合在一起的衣服,以免撕破受伤部位的皮肤,令伤口有受到感染的危险。
4.4.6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上油膏或红药水、紫药水,不要用脏布包裹。
4.4自救与互救方面注意事项
4.4.1要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且忌盲目施救。
4.4.2加强对急救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等。
4.4.3急救必须在安全的场所进行,不得在事故现场进行。
4.5现场应急处理能力方面注意事项
进入现场必须确认现场是受控的、人员安全防护措施足够,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4.6、后续处置方面注意事项
应急救援结束后对事故进行“四不放过”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十、职业病危害(粉尘、噪声)伤害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机械高速运转、搅拌、粉碎产生的噪声和粉尘。
(2)焊工维修班电焊作业。
2应急工作职责
(1)现场应急自救小组及人员构成情况
应急组长:值班班组长。应急成员:各岗位成员。(2)职责
应急组长职责
全面负责职业病危害(粉尘、噪声)事故的现场处置;组织制定和实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领导、组织和协调各岗位人员实施现场处置;保证实施现场处置的器材、工具及物资的供给;及时向公司值班领导、总经理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公司寻求外援。(3)现场各岗位人员职责
具体实施本岗位职业病危害(粉尘、噪声)事故的现场处置;在班组长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实施现场处置;及时向班组长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班组长寻求外援。尘肺病病人处理:
有关尘肺病的处理,涉及尘肺病防治及妥善安置尘肺病患者、患者的劳保福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及职业康复等工作。
根据此规定,职工被确认患有尘肺病后,公司应根据职业病诊断机构的意见,安排其医疗或疗养。在医治或疗养后确认不宜继续从事原有害作业或工作的,应自确认之日起两个月内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另行安排工作;对于因工作需要暂不能调离的生产、工作的技术骨干,调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半年。患有尘肺病的职工变动工作单位时,其尘肺病待遇应由本公司负责或两个单位协调处理,双方商妥后方可办理调转手续。并将其健康档案、尘肺病诊断证明及尘肺病处理情况等材料全部移交新单位。调出、调入单位都应将情况报告所在地的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机构备案。职工到新单位后,新发生的职业病不论与现工作有无关系,其职业病待遇由新单位负责。劳动合同制工人,临时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在待业期间新发现的职业病,与上一个劳动合同期工作有关时,其职业病待遇由本公司负责。如本公司已与其他单位合并,由合并后的单位负责;如本公司已撤销,应由总公司负责。
粉尘所致尘肺病事故应急处置:
1、作业现场呼吸性粉尘浓度超过接触浓度管理限制10倍以上,立即停止作业并向值班室汇报,值班室通知有关领导进行分析并处理,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组织接触超标人员进行职业危害应急体检。
2、按照职业健康查体周期,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查体,发现疑似尘肺病人,应及时进行复查确诊并调离粉尘岗位。
3、确诊后应及时上报并进行治疗。
(3)噪声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置预防措施:
1、保持设备经常性完好,发挥设备本身消音降噪的功能,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噪音指标超过国家环保标准时,要立即进行检修,直到符合标准才可使用。
2、工作人员配备切实有效的劳动防护用品。
3、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噪音设备。
4、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5、加强设备维修,减少设备老化带来的噪声。
噪声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置:
1、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出现异常噪音或噪音指标超过国家最高环保标准时,要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并通知值班室。
2、定期体检发现职工听力严重下降或出现严重烦躁情绪,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