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字什么 宁可饿死,也绝不领取美国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
朱自清(1898年—1948年),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我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也是坚定的民主战士。
朱自清自幼在私塾读书,1916年,18岁的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由于家庭的变故,他日夜苦读,提前修完了课程,于1920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朱自清在大学期间,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他的诗风清新明快,在民国初期的诗坛留下了深深的背影。
朱自清的文学成就,我们最熟悉的还是他的白话散文,比如:《荷塘月色》、《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名篇。
朱自清的散文以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在我国散文史上大放光彩,也是近代白话散文创作的一个高峰。
抗战期间,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南下长沙,并于1938年3月到达昆明,任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在此期间,朱自清安心读书,认真育人,写作研究。
1940年,朱自清在成都亲眼目睹了饥民哄抢米仓,愤然写下《论吃饭》一文,犀利地指责当权者无视人民温饱。
抗战胜利后,朱自清的好友李公朴、闻一多先后遇害,对他的影响巨大。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又镇压民主运动,使朱自清认清了国民党政府的真面目。他不顾国民党的阻扰,毅然用了一年的时间,整理出《闻一多全集》。
在此后的日子里,黑暗现实的教育和爱国民主运动的推动下,使朱自清从一个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转变成为一个无畏的革命民主战士。
1948年,国统区内金圆券泛滥,导致物价飞涨,大学教授的日子也越来越艰难。美国为了装点门面,笼络知识分子,就提出要为他们提供“救济粮”。
所谓“救济粮”,就是由于当时的货币贬值,于是国民党政府便发放了一种配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
但是,此时的美国政府却积极扶助日本,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发出诬蔑和侮辱的叫嚣,一面廉价收买,一面扶植日本。
针对美国的阴谋,北京各高校的教授联合发布了一份公开的声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
“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与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证明。”
朱自清没有丝毫犹豫就在这份声明中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且,朱自清叮嘱家人不要买配售的美国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
此时的朱自清已患有严重的胃病,但他明确表示拒绝领取美国的“救济粮”。两个月后,朱自清在饥寒交迫的困境中,因严重的胃溃疡导致胃穿孔而病逝,年仅50岁。
毛泽东曾称赞朱自清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