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虎门大桥背后的创建人胡应湘

虎门大桥背后的创建人胡应湘


在1997年之前,虎门这里是没有桥的,只是一个渡口,通行时靠船摆渡过去的,通行十分的不方便,效率低下。虎门大桥横卧在狮子洋口,连接着广州的南少和东莞的虎门,这个地方也曾是林则徐虎门烧烟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后,深圳和广州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需要有足够的交通运力。当时,珠江就像一条切断了东西往来的天险。中国当时也不是现在的基建狂魔,想要在这条江面上建设一条桥,全世界都还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这件事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此时的香港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像一颗的冉冉升起的明显,吸引着全世界的资本是工业技术。香港的合和集团在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了香港最大的地产商之一,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它的掌舵人胡应湘是一个十分传奇的人物。胡应湘说起来算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他的父亲胡忠在香港经营出租车生意,据说当时家里有着几十台出租车,这个几十台对于当时路少人少的香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家境十分殷实。胡应湘出生在1935年,随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书,学的是当时比热门的土木工程专业,在1958年,24岁的胡应湘回到了香港,成为了一名建筑工程师。随后,在他父亲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央建业公司,做的就是建筑的行业。中央建业公司在胡应湘的带领下发展十分快速,几年的功夫里,中央建业公司就发展合和实业,在80年代初,香港银行业发生了危机,胡应湘看到了危机中的机会,大举进入房地产领域,成为了当时香港最大的地方开发商。据网络消息称,在当时和合集团的市值是36亿港币,李嘉诚控制的长江实业市值才2亿港币。



1977年,中国j计划进入了改革开放,沿海的深圳大举招商引资。美国的加工业和香港的加工业公司开始进入到深圳蛇口。经过10年文革的中国,此时百废待兴,一切都充满着机会。在文革期间,中共中央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克服困难,初步建立了全国性精细耕作的农业基础,满足了国内的基本需求,也初步建成了大致性的国内铁路公路水路运输网络,为后期的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时的中国,讲到改革开放,并不像现在这样的经济建设那么轻松,国内面对的老观念的姓资姓社问题,国际上对社会主义国家充满着敌对力量。资本社会的资本家对于社会国家有着深深的忌讳,生怕一下风向转动,成了关门打狗的事。虽然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但对于资本安全他们更在乎安全,而不是后期的利润。袁庚书记在深圳蛇口的招商工业园的首批企业几乎都是周总理亲赴美国招商回来的,可以说是一种政治经济,后面才有了港资企业。在当时的情况,招商引资并没有现在这么纯粹。

身处香港的胡应湘心怀祖国,在1977年开始历经三年,走访了深圳广州上海等地,一腔爱国的热情,抱着以实业报国的决心,从香港转入中国内地,投入到祖国的经济建设中。在1978年,胡应湘建设了广州大酒店后 ,亲自写信给广东的省领导,写着明确写到要打通珠江口的交通要隘才能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在狮子洋水域建设一座桥。建设这样一座跨海大桥,在当时全世界都没有先例,没有可供参考的案例,也没有谁干过这样的事,桥跨度太长了,技术和构件以及资金都是一个问题,一切都要自己模着石头过河,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和资本实力,这在当时情况下,对于一个民营资本来说,无疑是赌上了全部的身家性命。虽说合和集团在当时是香港第一大的地产开发商,实际上市值不过30亿港币左右,年度利润不过几千万而已,对于建设虎门大桥所需的资本,简直是蚂蚁吃大象。在胡应湘的建议下,1981年,广东省和胡应湘签下了合作协议,决定建设虎门大桥。从签下协议那天起,胡应湘转转香港美国多地,筹集资金,历经5年时间,终于在1985年筹到了建设大桥所需的8亿美金。有了资金,技术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身就是工程师的胡应湘,亲自参与设计大桥,在国内20多名顶级的桥梁设计师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1991年定下了初稿,并于1992年开工建设,历经5年,在1997年建成通车,加上其他的周边的建设和检验,在1999年才得于验收。前后历经了18年的时间

可以说,建设虎门大桥,是胡应湘人生中一次的冒险,在全世界的桥梁建设史上,也是一座丰碑。18年的劳苦心酸,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复杂的环境中,英雄需要有超凡的智慧和勇气来面对。在虎门大桥的建设中,胡应湘探索出了一种利国利民的经济模式,这在当时也是一种历史性的创造。在当时的环境中,胡应湘提出了不计算利润,收回成本就将虎门大桥的经营桥移交给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胡应湘铁骨铮铮的汉子,说到做到,在10年前就将虎门大桥的经营权移交给了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现在我们看到的虎门大桥,早就已经和他的创建人没有了经济上的关系,但这种精神上的东西被记了下来。

这种模式经过后面的发展后,胡应湘将它总结形成了建设----经营----移交的基础建设模式,这种模式现在依然在基础建设行业中流传下来,这种资本和经营权的创新结合,为中国的基建行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铁路,公路,港口,工业园都是这种模式的推广应用,也正因为这样的模式才有了现在中国基金狂魔的称号。

胡应湘看到这种模式,深得人心,大力推广。看到了广东的电力不足,当时的工厂隔三差五的停电,胡应湘采用这种模式在东莞投资建设了BC两座火力发电厂,这两座发电厂曾经满足了广东省四分之一的电力需求,后面的广深高速,港深澳大桥都有着胡应湘的身影,也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我们看到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享受着今天的便捷富裕的生活,也要看到英雄的无悔的付出。今天的胡氏家族在香港资金资本界依然举足轻重,但是影响力和80年代相比,就不能相提并论了,胡应湘个人身家不过区区百亿而已,连富豪榜都登不上。当时市值只有2亿港币的长江实业现在的市值已经仅4万亿,L老板个人长期坐在华人首富的宝座上。当我们看到有人看空大陆,认为中国经济会硬着陆,进入衰退的时候,将资本抽出,大举投资英国的时候,我们也看到我们的支持者在为了国家昌盛投身港珠澳大桥建设。

八十多岁的胡应湘在参与设计港珠澳大桥时,依然十分兴奋,称年轻时就已经给这座桥设计了手稿,只是当时太多的阻拦,没有应愿。他自称自己只是一个建筑师,而不是一个企业家。

资本的目的是获取利润,投资哪里,投资什么是资本的自由。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民族复兴事业奋斗的人也值得历史去铭记,值得后人敬仰。


虎门大桥背后的创建人胡应湘的相关文章
sitemap